科创融通,育人为本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首届优秀学员专访(1)

发布者:闫金荣发布时间:2025-06-25浏览次数:15

科创融通,育人为本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首届优秀学员专访


沈瑜亮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生沈瑜亮,他曾是我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站首批学员中的一员,如今在科研道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与实践站的故事。


人物专访


Q

当年您加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站时,是怎样的契机和想法?您期待在实践站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什么?


A

最早应该和不少同学一样是出于兴趣,以及一些好奇。当时我其实知道科研活动和平时学校的课程学习会有很大不同,但对它没有一个概念,因此就想体验一下。希望能从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完整体验一遍科研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法,再到开展实验验证,最后总结为自己成果的流程。


Q

初入实践站时,您对这里的课程和活动有什么样的直观感受?与高中课程学习有什么不同?


A

高中(或者说在之前的所有学习阶段)的课程都是以接收为主的,即使是考试也是将一个客观存在的答案写出来,虽然这个答案你不一定知道。我个人就很讨厌考试,因为有的时候别人知道答案你不知道。但是实践站的课程活动不一样。作为科研的入门,它和科研工作一样,有些问题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答案,需要你自己用理论和实践去解答。甚至有的时候问题本身也不存在,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做自己的出题人。


Q

在实践站期间,您参与了哪些具体的科研项目或实践活动?当时是如何确定这些项目方向,并在实践中克服困难、取得成果的?


A

我参与的是一个轨道交通列车车厢温度监测的项目,目的是监测车厢各部分的温度差异,给优化出风口位置和风量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当时主要是综合考虑了实践站的资源,和老师商讨后确定的。遇到的困难其实就是之前提到的,没有接触过科研,思维被学校的学习限制,缺少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最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熟悉了流程,完成了项目。


Q

在实践站的学习过程中,老师们给予了您哪些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对您后来的科研学习有什么启发?


A

这里的老师其实很有经验,并不只是说教学上的经验,而是非常了解我们的困难,也就是刚才一直说的找不到方向。所以他们就从带我们参观实验室开始,通过各种实验设备和场景先激起我们的兴趣,再进一步指导。这听起来像是对付小孩子的办法,但其实在真的科研中兴趣非常重要。缺少了兴趣你就缺少了主动研究的动力,这是非常痛苦的。以兴趣为导向的研究才会让你愿意花时间在上面,也更容易出成果。


Q

你觉得实践站的哪些特点或者培养的习惯,对你在更高阶段的科研工作中仍然有着持续的积极影响呢?比如在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A

其实大学很多时候也在上课,但是等到毕业设计或是研究生阶段,那就需要开展真正的科研工作了。在实践站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都是在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基础,它是一个很好的过渡。举个具体的例子:高中以前遇到自己不懂的,应该很少有同学会去查阅文献吧?大多数人应该会去搜索引擎上找答案,这能解决我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但是绝大多数科研问题在搜索引擎上是找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去参考这一研究方向的文献。而文献搜索不能像普通搜索引擎那么“口语化”,你需要合理总结关键词才能从无数文献中筛选出有帮助的,同时保证不遗漏。而这一技巧是要学习的,实践站的老师就会帮助我们去培养。


Q

对于正在实践站学习的学弟学妹们,您有什么寄语和建议?


A

科研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作为高中生大家并不需要,也不应该把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作为目标。在实践站的学习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对科研这一行为的兴趣,同时学习一些规范的科研技巧,而我也相信这里的老师能帮助我们做到。等大家有了扎实的基础,今后在本科、研究生阶段就会游刃有余。我也期待几年后大家也能在这里,和新一届的学员分享自己的科研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