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本专业成立于2005年,当时专业名称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隶属于车辆工程系管理。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后专业方向名称变更为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并沿用至今。

专业建设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专业及学科建设成果,受到了行业及同类高校的高度评价。高水平专业建设成果包括:2010年获批上海市教委第四期本科教育高地项目,同年获批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与上海申通地铁联合申报并获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开辟了专业建设校外实践的新途径。2021年通过ASIIN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科建设成果包括:获批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项目8项,发表行业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一篇获2013年度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奖励;获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3项,依托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测与评估服务中心建设了城市轨道车辆在线安全监测车辆制动能量回收及应用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基地;于2006年在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作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方向参与建设,2014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点,并于2017年获批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以现代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践行学校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三协同的办学模式,实现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同时秉承学院错位竞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办学理念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和服务面向

本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后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维护保障行业,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聚焦行业需求又与其他院校错位互补,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行业输送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

2)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合格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为核心的车辆结构、牵引、制动、网络、故障诊断等专业知识及工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具有整合思维、工程推理、解决问题和管理组织能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与保障、故障诊断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并可延伸至整个轨道交通领域等方面工作的、达到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

3)专业建设目标及成效

本专业建设目标为: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为契机,深化全学分制教学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领域全方位建设水平,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为国内同类专业建设提供示范引领和借鉴经验。

(三)课程学习成果

1)基本的科学素养和工程能力

理解和应用数学和自然科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是专业能力的基础;

了解和参与一般行业流程,满足潜在岗位和技术要求的能力;

跟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的能力。

2)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知识及能力

获取和应用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知识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

进一步深入学习、学位深造和科研能力。

3)国际交流能力

良好的英语水平,能够与国外同行交流,具备出国留学的英语能力;

具备足够的外语和跨文化背景,能够在国外或跨国公司工作和合作。

4)计算机和信息应用能力

使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能力;

文献、信息和数据检索的常用方法,具有获取和利用信息(包括文献)的能力

具备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能力,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

5)工程和专业实践能力

了解车辆工程维护保障过程;

掌握复杂车辆工程问题的预测、建模、计算和测试;

能够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并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6)团队工作和管理能力

心理健康,个人正直;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管理能力;

能胜任竞争环境和挑战性工作。

(四)课程结构

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各类课程的学分和工作量,语言类课程和通识课程在第1-7学期内学习,包括英语、哲学、体育等,以使学生熟悉英语、人文和法律,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

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类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在第1-4学期,使学生了解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微积分课程在第1学期和第2学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第3学期学习。信息学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工程基础类课程安排在第13-5学期,包括学习与机械、材料、电工电子、检测、控制等相关的工程知识和技能,为后续工程应用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工程应用类课程安排在25学期,包括车辆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至关重要。

选修课类课程安排在第5-6学期,进一步强化和扩展工程应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

专业课程包括上述工程基础课程、工程应用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训课程和本科毕业论文安排在第2-8学期。毕业论文课题来源于导师的科研项目或者实际的工程项目。实习和本科毕业论文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