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东西。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说这个人反而被笼子所异化,成为笼子的“俘虏”。
鸟笼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它描述了当个人被置于限制性环境中时,其思考和行为方式受到限制的情况。就像被囚禁在鸟笼中的鸟儿一样,个人会逐渐适应并接受他们的处境,即使它并不是理想的。
实际上,在我们的身边,包括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会先在自己的心里挂上一只笼子,然后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满一些东西。
“鸟笼”可以是别人送的东西或别人的一句话,也可以是自己买的任一物品或是自己的一个想法等。比如你偶然买了一双新风格的鞋子,接着为了搭配鞋子,你会买新的裙子、包包、化妆品......鞋子就是鸟笼,不知不觉把我们钱包里的钱都“圈”起来了。
鸟笼效应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看个人怎么去使用它。更多时候我们都身处鸟笼而自己都不知道,可能这就是老话常说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我们心里有一只无形的“鸟笼”,它象征着不可预期的未知,为了让鸟笼的存在显得顺理成章,我们宁愿捆绑自己的生活。
可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但无法消除恐惧感,反而逼迫我们为了并不喜欢的鸟笼,买越来越多的鸟,彻底打乱自己的生活。
1、避免直线思维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脑是很难理解非线性关系的。我们的大脑倾向于简单的直线,也就是线性关系。
这种以线性关系为基础的“线性思维”,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擅长的。而线性思维思考的是事物的本质,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多样性的方法思考。我们要避免线性思维,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被“鸟笼”套牢。
此外,我们做事情要以结果为导向,不要只是盲目地寻找方法。不如想想这个任务带来的结果是什么,让自己的思维有方向。
2、懂得断舍离
当别人送我们或我们自己无意拿回一只“鸟笼”时,通常我们都会有两种选择,一是买一只“鸟”回来养,把空的鸟笼填满,或是把鸟笼弃之不理。
但大多数人们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如果把鸟笼丢了,心理上会觉得损失了什么,而拒绝了别人的“鸟笼”也害怕会得罪人,显得好像不通情达理的样子。对于我们不需要和不适合自己的,要勇于断舍离,敢于把心中的那只“鸟笼”丢掉。
3、控制自己的欲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拼命熬夜加班挣钱,努力追求去买更多更高档的东西,但问起需要它的原因时,很多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们的生活需要理性的对待,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枝枝叶叶,才能享受到生活的幸福。因此要简化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把握时间来提升自己,踏实认真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鸟笼效应是人类最难摆脱的心理机制之一,人的许多心理困扰都来自于自我的迷茫。当我们开始为了未来可能到来的偶然事件而感到焦虑时,总会幻想着自己能做些什么事情来缓解。但实际上,我们的一些所作所为,大部分时候不但无法帮助我们摆脱困扰,反而会让我们越来越担忧。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要无所畏惧的保持自己的本真,做最真实的自己。对生活不苟且,对人生不随便。愿我们都能走出“鸟笼”,不被鸟笼束缚自由。减少不必要的,增加有效的,这才是鸟笼效应的真正启迪所在。